①南漢時期(917—971)
南漢時期(917-971年),海幢寺所在地建有千秋寺,后其址變?yōu)槊窬印?/p>
②明崇禎年間(1628—1644)
明朝末年,此地被富商郭龍岳購得,重建為花園,名“福場園”。僧人池月、光半云游至此,向郭龍岳募緣得地,建佛堂和準提堂,根據(jù)佛經取名海幢寺。
③清順治年間(1644—1661)
※順治十年(1653),曹洞宗第三十三代空隱道獨禪師應平南王尚可喜之邀出任海幢寺住持。
※順治十八年(1661),道獨禪師由海幢寺返東莞芥庵,命弟子釋函昰(天然和尚)任海幢寺住持。
④清康熙年間(1662—1722)
※康熙元年(1662),釋函昰弟子釋今無任海幢寺住持,借助平南王尚可喜及一眾地方官員之力,大舉擴建,使海幢寺發(fā)展成為廣州五大叢林之一。
※以釋函昰為首的詩僧群崛起,他們以海幢寺等為主要活動場所,聚眾賦詩講學,成員近百人,名噪一時,出版詩集《海云禪藻集》等數(shù)十種。
⑤清乾隆年間(1736—1795)
※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二月,兩廣總督長麟在海幢寺會見英國馬戛爾尼使團。
※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兩廣總督長麟在海幢寺會見準備赴京祝賀乾隆皇帝登基六十年的荷蘭德勝使團。
※乾隆末年,兩廣總督準許外商每月初三、十八兩日過江到海幢寺、陳家花園閑游,海幢寺從此成為廣州最早對外開放的寺院。
⑥嘉慶年間(1796—1820)
嘉慶二十一年(1816)七月,兩廣總督蔣攸铦批示,準許外商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次赴海幢寺、花地(花埭)游玩。
⑦清咸豐年間(1851—1861)
咸豐二年(1852),海幢寺聘請南海知名學人顏薰在寺內以詩學授徒教授僧徒,歷時數(shù)年,時人贊稱“詩教之別傳于法門韻事”。
⑧清光緒年間(1875—1908)
光緒二十一年(1895),俄國皇太子尼古拉訪問中國,從廣州登岸,期間游覽海幢寺。
光緒二十七年(1901)春,黃節(jié)與謝英伯等創(chuàng)辦“群學書社”,后遷址海幢寺,易名“南武公學會”,1905年在此基礎上成立南武公學,后改為南武中學,并發(fā)展成為河南(現(xiàn)廣州市海珠區(qū))最大的中學。
光緒三十一年(1905),海幢寺住持適安主捐“報效學堂經費”四萬元,得朝廷賞賜“廣東海幢寺”匾額。
光緒三十年(1904),程子儀、陳少白等為宣傳革命,于海幢寺組織粵劇團體,并創(chuàng)立了廣州第一間粵劇學校。
光緒年間,海幢寺僧捐獻數(shù)萬銀元以充軍餉,朝廷賜“功資兼濟”匾額,遂建牌坊以懸匾額。
⑨民國時期(1911—1949.10)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市政府將海幢寺改為佛式公園,初名河南公園,后改為海幢公園。大雄寶殿等古跡雖得以保存,但寺僧退居小殿,寺院發(fā)展受到極大影響。
⑩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今)
1963年5月31日,經廣州市政府同意,海幢寺全部移交海幢公園管理,宗教活動隨即停止。
1993年3月,海幢寺恢復宗教活動并對外開放,時任廣州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釋新成出任方丈。
1993年8月,“海幢寺大雄寶殿、塔殿”被列為廣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海幢寺與廣州市海珠區(qū)建設和市政局簽訂協(xié)議,將海幢公園管理移交給海幢寺,由此實現(xiàn)“寺園合一,寺院為管理主體”。
2014年,釋光秀擔任海幢寺住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