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肇慶近600名學生開啟四會古法造紙研學之旅
2025年03月16日 19:10
來源:中新網(wǎng)廣東
分享到:
小學生體驗古法造紙技藝。受訪者 供圖
小學生體驗古法造紙技藝。受訪者 供圖

  中新網(wǎng)廣東新聞3月16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東省肇慶市四會“紙言紙語”古法造紙研學基地近日迎來了春季首場大型研學活動。肇慶市高要區(qū)南岸科德小學組織的近600名學生,在此開啟了一段難忘的非遺研學旅程。

  在古法造紙鄧村展覽館,研學導師通過古法造紙歷史文化展示介紹和互動問答,帶領同學們穿越至東漢時期。同學們了解到,蔡倫以樹皮、麻頭、破布等為原料,突破性改進造紙工藝,使紙張“廉薄而便用”。

  活動現(xiàn)場變身“自然課堂”!導師們帶領同學們辨認構(gòu)樹皮、桑、麻、竹等造紙植物,并通過觸摸樹皮纖維、觀察蒸煮后的變化,直觀理解原料選擇對紙張質(zhì)量的影響。

非遺研學活動現(xiàn)場。受訪者 供圖
非遺研學活動現(xiàn)場。受訪者 供圖

  在古法造紙非遺工坊內(nèi),造紙師傅熟練地拿起紙簾,在紙漿池中反復抄蕩,為大家展示著一張張薄紙是如何誕生的。在古法造紙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鏘鴻等研學導師的指導下,同學們也手持抄紙框,在紙漿池中輕輕抄蕩,一張薄如蟬翼的紙逐漸成型。同學們變身“小工匠”,這種“沉浸式”非遺研學寓教于樂,讓“造紙術(shù)”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

  “用親手做的紙折出最酷的飛機!”在“紙的創(chuàng)意應用”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腦洞大開:有的設計成“火箭”造型,有的在機翼貼滿花瓣,還有的組團挑戰(zhàn)“紙飛機飛行賽”。

非遺研學活動現(xiàn)場。受訪者 供圖
非遺研學活動現(xiàn)場。受訪者 供圖

  此次活動打破傳統(tǒng)課堂邊界,構(gòu)建“可觸摸的文化教科書”。古法造紙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鏘鴻說:“當同學們懂得敬畏紙的來之不易,便能真正理解中華文明綿延千年的精神密碼!(完)

【編輯:方偉彬】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